0
0
〈娛樂乜乜乜〉《樹大招風》的成功,難有後來者

〈娛樂乜乜乜〉《樹大招風》的成功,難有後來者

【now.com娛樂】第三十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終於圓滿結束,《樹大招風》以大熱姿態成為大贏家,囊括5個大獎,包括「最佳編劇」、「最佳剪接」、「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及最高殊榮的「最佳電影」。至於呼聲一樣高的《一念無明》,也贏得「新晉導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男配角」三個大獎,算是眾望所歸。

由公佈候選名單一刻,已深深感受到今屆是充滿新氣象的一年,亦是新導演小本製作,跟大導演巨額投資的對決。還記得上年最具爭議的獎項,就是最佳電影《十年》。這個得獎結果,惹來一眾傳統影人和老闆咬牙切齒,質疑它其他一個獎項都不獲提名何以有資格拿最佳電影,甚至偏激到跟成本掛勾,認定50萬資金如何會拍出一部好電影?結果一個獎項掀起無限風波,對罵聲不絕。

別再為政治立場而亂說一通吧,你可以不喜歡一部電影,但你不能忽視它能引起大部分人共鳴的能力,這不是幾下譁眾取寵便能做到。來到今年的《樹大招風》,製作成本未至於得50萬,但肯定是1,000萬內完事的製作,但結果贏得一致讚好,最重要是今次得獎,再無雜音,有的都是圍繞另一部電影《一念無明》,為何冇得在同一獎項上較量,而那部更是200萬成本的更小製作。

《樹大招風》的成功是有眼見,以香港影人的慣性,理應會有不少類近的作品出現,即是《無間道》大收,會有不少乜乜道的臥底電影出現。《殭屍》翻Hit,又會有幾部以殭屍做主題的電影翻生。但可以肯定,《樹大招風》必定不會招惹任何跟風之作。首先它最具爭議而又最叫人看得津津樂道的,是再狠的大賊都被一眾內地貪官吃掉,這題材已明顯會封了大陸上畫之路,今天看來是自斷米路之舉。

再者雖然這是小本經營作品,刀仔能鋸大樹正合愛投機的港人心意,但別忘記其劇本是豪花3年半時間琢磨,然後拍攝加後期又花了年半時間精挑,前後要5年才成事。深信每位老闆口頭都懂得說句劇本最重要,但到頭來肯花5年時間拍一片的又有多少位?而願意花的又怎會是甘於去拍一部跟風作之人呢?所以《樹大招風》來到今天,的確由一棵小樹苗栽種成大樹,但它斷然不會招來任何跟風之作,因為「跟風」就是求便利賺快錢,要花5年去仿傚?根本有違「跟風」的原意,難成氣候。但正因為此,顯得這部作品的獨特,以及難能可貴,是用心創作後最正面的回報。

能奪得「最佳電影」,游乃海這位監製居功至偉。(電影截圖)
林家棟憑《樹大招風》獲首次提名「最佳男主角」便一擊即中。(電視截圖)
三位新導演,(左起)黃偉傑、許學文、歐文傑,名義上贏了師傅杜琪峯奪得「最佳導演」。(電視截圖)
更令人鼓舞是三位新晉編劇(左起)龍文康、伍奇偉、麥天樞同獲「最佳編劇」。(電視截圖)

文:余建

〈娛樂乜乜乜〉逢星期一至五刊登
將每日的娛樂熱話,以全新角度為大家點評,大膽假設,細心求笑,希望滿足到去到邊度都好鍾意睇娛樂新聞的你。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