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com】來自台灣的《我的少女時代》,昨日以橫掃姿態上畫,單日收近百萬。當然,比起那些火星、復仇、金剛等荷里活大片,這是小數目,但切勿忘記,它完全沒有得到3D和IMAX協助,硬橋硬馬收你6、70蚊張飛,有這成績已經很了不起。
聲勢勁,因為該片早在台灣已經大收近4億台幣(約1億港幣),而且男女主角王大陸、宋芸樺都大受歡迎,今次可謂旋風式襲港。另一原因是以90年代包裝,將一個青蔥的愛情故事鋪上一份情懷,讓年輕觀眾覺得有趣,亦讓成熟觀眾重拾昔日少女光景,難怪不少7、80後女生都跑去睇優先場,睇完還嚷著正式上畫時要再看多兩回三遍。
看《我的少女時代》,你會發現那個年頭,香港的娛樂文化就像今天的韓流,直接影響當地每位年輕人,聽要聽劉華、睇要睇星爺、唱要唱草蜢、梳要梳富城,那份影響力如水銀瀉地般滲透到每一處。然後你會在想,明明是香港製造的情懷,點解台灣人才寫出那份質感,難道香港導演編劇們冇受過這場洗禮麼?
話口未完,同一時間已有兩部同樣以90年代為背景的青春電影,緊接在這個10、11月上映,分別是《王家欣》(22/10)和《哪一天我們會飛》(5/11)。《王家欣》講飾演坪洲少年又南,對市區戲院售票員王家欣一見鍾情,可惜第二日再去戲院偶遇發現已經冇做,於是自行發起尋找王家欣行動,希望找到心中天使,過程中跟無數個同名同姓的王家欣相遇相知。至於《哪一天我們會飛》,楊千嬅與林海峰飾演一對由中學初戀到結埋婚的夫妻,為了工作,關係變得乏味,並出現一些衝擊。偶然機會下,千嬅想起中學生時同樣玩得投契,同樣對他有好感的舊同學蘇博文,但臨畢業前的突然失蹤一直成為謎團,於是在廿年後決定要尋回這位知己。
兩個故事都揀選發生在1992年,是湊巧?或許是,不過更大可能是兩位導演(劉偉恆和黃修平)都是1975年出世,1992年正正是兩位中學會考的年份。17歲仔,熱血青春期,會考又是人生第一個成長關口,當年每件事都值得記住,每一刻都特別有趣。要拍出情懷,故事首要感人,其次是能找到昔日物件,從視覺燃起觀眾的感覺。就如在《王》入面,你會看到一張張90年代的電影海報、大量你可能曾經擁有過的Yes!Card、多部舊式的家居電話、一首你聽到耳熟能詳的《永遠愛著你》。而《哪》當中,一眾學生哥手持的《龍珠》漫畫、Game Boy、Discman,還有主角背著曾經熱爆學界的潮人書包JOPEJ棺材袋,每一幕每一物對經歷過90年代的觀眾來說,都是一口甜。
出戰吧,香港隊!香港是這股流行文化的源頭,可謂是主場上陣,我們一於入場打氣,別讓台灣幫專美,尋回港式的少女少男時代。
文:余建
〈娛樂乜乜乜〉逢星期一至五刊登
將每日的娛樂熱話,以全新角度為大家點評,大膽假設,細心求笑,希望滿足到去到邊度都好鍾意睇娛樂新聞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