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com】這些年來,香港人最怕聽見又聽得最多的是「大陸化」。
【now.com】都說香港人很喜歡投訴,如今投訴文化越演越烈,動不動還說要報警。前星期我診所發生一段小插曲,一個年紀很輕的小職員工作上犯了錯給上級訓斥,他父母得知後大發雷霆跑來向我投訴,之後還報了警。事件當然不了了之,警方事後沒有起訴他浪費警力也算仁慈了。
【now.com】上星期有報道說香港出現了「出租寵物」的生意,我被嚇得叫了出來。
【now.com】常理是,社會越進步越文明,人的道德水平越高,虐待動物此等野蠻的行為會越罕見。事實如是嗎?
【now.com】選擇吃素的人不外乎出於幾個理由:宗教理由、健康理由、動保理由。
【now.com】一個叫「驅貓器」的中學生發明,獲得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舉辦「校園發明大賽」的中學組最實用校園發明獎,在網上引起了一段罵戰。有愛護動物人士強烈指責學生的發明無聊,不尊重生命,也傷害動物,也有人反擊說這是人道精神下最能維持和諧的平衡方法。當然,比起一些學校隨便向漁護署舉報然後捉貓去人道毀滅,驅貓器沒有對貓的生命造成直接威脅,已經是很仁慈了。但其對年青人所灌輸的價值觀及世界觀,就很有商榷餘地。
【now.com】昨日參與了一個遊行,不關於動物的。
【now.com】 大熊貓佳佳死了。一生大部份時間都被人類消費的一隻熊貓,死了也要繼續被消費。據聞遺體要被製作成標本,作教育及科研用途。而大家在傳媒報道聽得最多的是:佳佳以38歲高齡去世,成為目前壽命最長的大熊貓。海洋公園當然居功至偉了,因為野生熊貓平均只有二十多歲,在海洋公園的愛護有加下,佳佳成為了全球在圈養環境中最長壽雌性大熊貓,亦獲健力士紀錄認證。
【now.com】教育,要涵蓋的範圍當然很闊。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教育系統會有不同的重點。最基本要灌輸的必然是知識,然後可能是技能,還要培育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甚至宗教觀。 而後者可以是很主觀的,所以訓練學生懂得獨立思考尤為重要。
【now.com】生活紛擾,忙碌到一個地步很快就忘記了昨天,對很多曾經對自己很重要的物件都沒有印象,雖然這些物件其實都在身邊,都在家中某個角落,在某個上次搬屋後至今還未拆開的紙皮箱裡。
【now.com】我開設了非牟利獸醫診所都快十年了,沒想過其中一項日常工作竟然是接收遺棄動物。
【now.com】一個星期內三宗幾乎一模一樣關於野豬「進入」城市的新聞,最後幾隻野豬有不同的命運。他們的命運,卻竟然是取決於三幾個人的態度,或一兩個投訴。
【now.com】香港人,可能是全世界最關心土地的人。在我們眼中,每一吋土地都可以被換算成金錢。所以在香港,發展是最硬最硬的道理,似乎沒有人有能力去爭辯。但如何發展?在那裡發展?誰掌握對發展規劃最大話語權?是官是商是鄉是黑?還是市民?
【now.com】立法會大選塵埃落定,各派別都在檢算多少議席的進帳。我也不例外,雖然我無黨無派,也不從政,卻最關心動物有多少「油水」。記得有一個晚上我在街上幫朱凱迪拉票,有途人挑機問:「朱凱迪當選你們有什麼油水。」哈哈,如今朱凱迪成了票王(雖然朱凱迪不喜歡人叫他票王),我第一個想法是:「動物點都撈到點油水吧!」
【now.com】在香港很多虐待動物或對動物的剝削,其實都是不容易看見的。很多都有美麗的糖衣包著,動物在無形中被傷害了。
【now.com】兩年前,一隻被改名叫「未雪」的流浪唐狗,在港鐵東鐵線上水站附近路軌上被一列中港直通車輾斃了。無論從當時激發起的運動規模或事件背後的意義看,「未雪事件」算是香港動物維權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now.com】專家說虐待動物的人潛藏暴力傾向,而且會虐待成癮,早晚會傷害人類。 這種說法其實老掉大牙,不用什麼專家分析。只是講還講,社會都總是不以為然,對虐待動物的態度依然溫吞水輕描淡寫的愛理不理。
【now.com】立法會大選在即,竟然讓我感到有點「動保抬頭」的感覺。
【now.com】機場三條跑道,今日舉行動土儀式,正式上馬施工了。
【now.com】北京延慶八達嶺野生動物園,發生了一宗因遊客騷擾野生動物而被老虎襲擊事件。
上一頁 | 1 | 2 | 3 | 4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