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公布,固體廢物徵費的第二階段諮詢文件,建議按量徵費,每戶的收費水平介乎30元至60元。
馮太一家八口,每晚吃飯後都有一大袋垃圾。剛過去的中秋節,要清理雜物,工人獨力未能拿,馮太都要幫忙。垃圾最多的是廚餘,平日很少做分類,如果實施垃圾徵費,她表示要想一想辦法。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經過首輪諮詢及舉辦多次焦點小組會議後,公布第二階段諮詢文件,提出三個方案。
第一個是按每個住戶所丟棄的垃圾體積收費,市民用預繳專用垃圾袋,在指定時間及指定地點掉垃圾。雖然公平,但不大方便。另外兩個方案都以整幢大廈計,計算垃圾的體積或總重量,全幢樓的住戶攤分收費。委員會認為,在人口密集的香港,以大廈計算較為可行,但考慮到部分地區,如村屋或單幢樓,攤分有困難,採用混合模式會較適合。
至於收費水平,文件以台北為例,一個三人家庭平均每日棄置2.61公斤垃圾,收費要30元至60元。 委員會強調,徵費並非要增加庫房收入,只是想減廢。
至於低收入家庭會否獲豁免,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陳智思就表示,政府可透過其他計劃去協助他們。委員會又認為,要考慮增加監察系統、減少街上的垃圾桶,以及改變垃圾桶的設計,防止有人亂掉垃圾,逃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