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中大病理教授趙慧君成功以DNA測序驗癌

中大病理教授趙慧君成功以DNA測序驗癌

【now新聞台】很多癌症初期病徵很難察覺,令患者錯過治療的最佳時間。中大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教授趙慧君率領團隊,成功透過將血液中DNA排序,檢測出是否患癌和癌症所在位置,預計最快五年後,可推出臨床應用。趙慧君的研究成果奪得今年裘槎基金會優秀醫學科研者獎。

三部DNA測序儀器,每部價值七百萬,可同時將逾億條DNA排序。

中大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教授趙慧君和她的團隊利用DNA測序技術,在檢測癌症上取得突破。

理論是癌細胞出於基因變異,令DNA排序與正常細胞有別。癌細胞新陳代謝壞死後,DNA會釋放血漿,所以抽取一個人的血,再分離出血漿,將當中以千萬計條DNA排序,仔細分析有沒有癌細胞的DNA。

若不幸有癌細胞,要知道來自哪個器官或組織,要靠著DNA上名為「甲基化」的標記。來自不同器官的DNA,有各自不同的甲基化譜,分析後,可以知道癌細胞來自身體哪部分。

趙慧君和團隊成功實踐以上理論,並在國際首次發表。

他們目前已可由血漿分辨出14個器官的DNA,包括肝、肺、胰臟等,有待更多測試證實後,便可推出作臨床使用。

趙慧君和中大醫學院另一名教授于君同時獲今年裘槎基金會科研獎項。趙慧君有一年可暫時放下教學工作,全職投入研究。

趙慧君預計新技術作臨床使用初期,會先針對檢測肺癌、肝癌、直腸癌或鼻咽癌此類香港較常見的癌症,並且指出雖然現時每次測試,僅是試劑成本便要一萬元,但隨著科技發展,相信日後費用會大為降低。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