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國會聽證會查蘋果避稅行為

國會聽證會查蘋果避稅行為

美國參議院一個小組的調查發現,蘋果利用法律漏洞,透過在海外成立子公司來逃稅。行政總裁庫克將出席國會聽證會解畫。

蘋果總裁庫克,出席美國參議院聽證會,回應有關海外避稅的指控。今次是首次有蘋果高層出席聽證會解釋,喬布斯生前從未試過這樣做。

單計美國本土業務,蘋果去年就向政府繳納了60億美元的稅款,可以說是納稅大戶。不過,參議院的一個調查小組,在庫克出席聽證會前夕,搶先發布蘋果避稅的招數。

小組指出過去數年,蘋果至少有740億美元的收入,但因為利用法律漏洞而成功逃過稅網。

調查報告稱,蘋果為了逃稅,將逾千億美元轉移到海外的子公司。透過這種手法,蘋果可以聲稱這些公司不屬於任何國家,並藉此避稅。

例如蘋果在愛爾蘭設立的子公司根本沒有僱員,並由身在美國的高層直接管理,銀行戶口亦設在美國。

由於國稅局只會向總部設在美國的公司徵稅,而愛爾蘭只會將由當地管理的企業視作當地公司,所以蘋果這樣做,可以說是一石二鳥。

但蘋果解釋,公司這樣做並不違法。而在愛爾蘭的公司不是空殼公司,成立子公司的目的亦不是要避稅,強調有向公司註冊所在地的政府,繳納稅款。

調查報告又表示,坐擁巨資的蘋果,本來答應撥出一千億美元派紅利和股息。但實際上,部分資金竟然要以借貸得來,而非由海外轉移,令避稅的目的顯而易見。

跨國企業避稅情況令人關注。共和黨主張改稅制吸引企業回流,但建議遭民主黨反對。歐洲方面亦正在調查谷歌、星巴克、亞巴遜等公司的逃稅行為。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