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為全球80個地方評分,選出瑞士為2013年最理想的出生地,香港則排第十位。而頭十大均是未受金融危機嚴重打擊的地方。
現在的家長常說,小朋友要「贏在起跑線上」,那麼最理想的起跑線在哪裡呢﹖學校?遊戲小組?還是更早一點的出生地?
《經濟學人》雜誌旗下的經濟學人訊息部,以11個範疇評分,細緻比較全球80個地方,在地理環境、文化特色、政府政策、經濟發展、罪案率、家庭生活、人均壽命、男女平等方面優劣,得出2030年全球最好的地方。
由此推算,明年出世的寶寶,如果可以在該地方出生,長大後便可以享有安全又健康的理想生活環境。
頭10位當中,5個均在歐洲。澳洲在瑞士後面排第二,其後是挪威,亞洲有兩個地方躋身十大,分別是排第6的新加坡,和第10的香港。
相比1988年的同類研究,香港下跌3位,當年美食一環,為香港加了不少分,但政治和經濟前景不明成為不足之處。
今年十大之中,除了荷蘭是屬於歐元區外,其餘均是比較小的經濟體。部分受歐債危機拖累的國家,例如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排名均在28或之後,其中西班牙較1988年下跌13位。
其他較大的經濟體,只有德國能躋身二十大,與美國並排16,兩個國家在1988年分別排第三和第一,證明金融危機對它們的影響不小。
同樣的情況亦出現在法國和英國,兩個國家分別進佔26和27位,相比1988年第二和第七的排名,可以說是風光不再。
金磚四國的表現亦強差人意。巴西和中國,分佔37和49位,印度和俄羅斯,排名更後,僅得66和72位,證明高速的經濟發展,並不是理想生活的全部。
與1988年調查結果比較,當時排第一的最佳出生地是美國,今次美國跌至第16位。
事隔二十多年,世界經歷不少變遷,包括東西德統一、天安門事件、亞洲金融風暴、911襲擊、金融海嘯等,為各地的生活和社會前景帶來變化。
而兩次調查的不同之處,是1988年納入打呵欠指數和非利士因素,打呵欠指數顧名思義,是一個地方的悶納程度,而非利士因素則是指該地的藝術情操。
《經濟學人》指出,最新調查的榜首瑞士,當年兩項分數均很高,亦反映一個地方即使又悶又無藝術氣氛,也可以是最佳出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