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被認為茹素、主要進食竹葉的大熊貓,近日在四川被人拍攝到進食動物屍體。專家認為,事件只是個別野生大熊貓出現的「返祖現象」。
在四川平武老河溝的大熊貓棲息地,林業局工作人員以紅外線相機,偷拍到一隻成年野生大熊貓食肉的過程。畫面拍攝時間由晚上十一時至凌晨五時多,大熊貓發現石堆中有牛羚屍體,起初在附近徘徊,跟著越走越近,最後下手取起牛羚骨頭進食。過程中,熊貓吃得津津有味,吃飽後,大熊貓很滿足地離開,而牛羚的屍體亦所剩無幾。
有人懷疑,一向只進食竹葉的大熊貓,為何會改變口味轉食肉。專家解釋,這是個別野生大熊貓出現的返祖現象。平武縣林業局副局長陳佑平表示,大熊貓本來是食肉的,後來進化成草食性動物,但他們偶然都會在野生大熊貓的糞便中,找到動物骨頭,所以這次屬正常情況。
工作人員在牛羚屍體附近設下相機,原先是希望查探牛羚死亡原因,卻比他們意外發現食肉的大熊貓。據說,這次是內地首次拍攝到大熊貓食肉,估計牛羚應該不是被大熊貓殺死的。
所謂返祖現象,是指生物偶然出現祖先的某些遺傳現象,並不常見,如:家禽經過長期馴化,已經失去飛行能力,但有時卻會出現一隻飛行能力特別強的雞或鴨,這就是由於返祖現象。在人類當中,有時會看見毛髮特別長,或有短尾的情況,顯示人類的祖先可能是長毛、有尾的。
遺傳學家認為,返祖現象也是生物進化的證據。這些現象大多是由基因變異引起,屬於染色體隱性遺傳,不算疾病。不過,假若某些器官出現返祖退化現象,例如:神經協調系統、大腦系統,則可能出現先天性心理障礙、智障,甚至精神病。
至於成為大熊貓大餐的牛羚,貌似羊,但體形粗壯,又像牛。牛羚的毛是淡金黃色或棕褐色,產於中國西南、西北,不丹、印度、緬甸等地,是典型的高寒種類,棲息於二千五百米以上的高山森林,進食花草植物,一般在白天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