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台灣高雄氣管爆炸事故,當局懷疑是丙烯洩漏釀成今次災難。爆炸前當局曾到其中一處採集空氣樣本,化驗顯示當時丙烯濃度超標近二百倍。有民眾痛斥當局處理失當,早在晚上八時許已嗅到異味,但一直未有疏散,結果釀成傷亡慘重。
連串爆炸,整個高雄陷入慌亂、傷心和惶恐。當地居民指摘,事發過程完全是人禍,因為在星期四深夜猛烈爆炸前的三小時,即是晚上八時許,已嗅到異味,但當局遲遲未有疏散行動。
有巿民致電高雄巿民服務專線,當時的答覆是情況已經受到控制,還叫居民回家睡覺。居民最初通報在凱旋三路和二聖路路口有氣體外洩,白色氣體更不斷由渠蓋冒出,消防接報到場噴射水霧稀釋,不過氣體已經沿管道迅速向外擴散。
到十時,在瑞隆路的水渠蓋冒出火光,甚至被炸開,但當局還未找到出事源頭。情況亦逐步惡化,在接近午夜十二時,在二聖一路和凱旋路口發生連環爆炸。有專家批評,消防員用水來稀釋氣體,以及未有即時關上管道的大掣都是失當。
經濟部長張家祝較早時表示,今次爆炸可能是由丙烯產生。在爆炸前,高雄巿環保局曾到二聖路採集空氣樣本,結果顯示當時現場丙烯濃度達到13520ppm,超標近二百倍,而丙烯超過68ppm,一般都會嗅到有異味。
目前當局已掌握在爆炸現場埋有石化管道的五間公司的管道圖,其中兩條丙烯管道分別屬於李長榮化工和中油,已派人了解這些公司使用管道的記錄。
高雄副巿長表示,根據記錄,丙烯未有透過管道送到李長榮化工,極可能在這個時候發生外洩引發爆炸,所以李長榮化工嫌疑最大,但李長榮化工否認是造成爆炸的元兇,理由是事發現場懷疑洩漏氣體的管道尺寸和他們的不同,指會配合當局調查。高雄地檢署說,今次爆炸涉及公共危險罪,會在情況穩定後,調查相關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