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新聞智庫】能源爭議

【新聞智庫】能源爭議

【Now新聞台】北約峰會一如預期充滿火藥味,除了開支承擔爭議,美國總統特朗普更開火炮轟德國是俄羅斯的俘虜。

由「能源」延伸至「俘虜」,特朗普所指的是德國跟俄羅斯合作,規劃中的第二組北溪天然氣管道。

第一組兩條管道在2012年已完成鋪設和使用,由俄羅斯西北部經波羅的海伸延至德國,全長一千二百多公里,是全球最長海底天然氣管道。

規劃中的第二組兩條輸氣管會採取相同路線鋪設,預計2019至2020年可投入運作。

德國本身已經是俄羅斯天然氣的歐洲最大出口國,理論上,新管道啟用後由俄羅斯輸往德國的天然氣會倍增,這個亦是令美國以及部分東歐國家感到不安的原因之一。

根據2016年的數字,供應予歐洲的天然氣以國家計,俄羅斯佔最大比重,逾2400億立方米,僅次於歐盟國家的總和,美國佔最少。

歐洲本身的天然氣主要產自北海氣田,英國、挪威和荷蘭是最大生產國,但預計未來幾十年這些資源會逐漸消失。相反,需求就不斷上升,預計歐洲到2030年,天然氣需求會增加一成至5500億立方米。

此消彼長,向外求似乎是大勢所趨,但爭議點是「俄羅斯」。

特朗普的理據是,北約存在目的就是要抗衡俄羅斯的威脅。若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德國,能源上都要依賴俄羅斯,等同被對方牽制、俘虜,亦違背北約宗旨。

烏克蘭和波蘭等東歐國家就擔心,若俄羅斯不斷擴大在歐洲的能源版圖,將會製造下一個克里米亞。

2014年,俄羅斯吞併烏克蘭領土克里米亞時,曾經中斷對烏克蘭首都基輔的天然氣供應幾星期作為脅迫。

東歐國家的憂慮可以理解,但有傳媒就反駁特朗普的「俘虜」論據,指出德國的天然氣只佔全國能源組合不足兩成,而非特朗普所指六、七成能源都要依靠俄羅斯。

有評論更認為,美國早就覬覦歐洲天然氣資源減少,想在供應市場多分一杯羹,說到底都可能是錢作怪。

  1. 更多
  1. 民主派顛覆政權案 14人罪成兩脫罪 官:顛覆不限於使用武力
    民主派顛覆政權案 14人罪成兩脫罪 官:顛覆不限於使用武力
    6小時前
  2. 中阿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 通過關於巴勒斯坦問題的聯合聲明
    中阿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 通過關於巴勒斯坦問題的聯合聲明
    2小時前
  3. 南韓SK集團會長離婚官司 盧泰愚女兒獲78億港元財產
    南韓SK集團會長離婚官司 盧泰愚女兒獲78億港元財產
    2小時前
  4. 天文台發出一號戒備信號 至少維持至早上6時
    天文台發出一號戒備信號 至少維持至早上6時
    2小時前
  5. 鄒幸彤等七人涉違反《維護國家安全條例》 五人准保釋
    鄒幸彤等七人涉違反《維護國家安全條例》 五人准保釋
    2小時前
  6. 外交部駐港公署堅決反對美英澳等就民主派顛覆政權案說三道四
    外交部駐港公署堅決反對美英澳等就民主派顛覆政權案說三道四
    2小時前
  7. 小貓衝出馬路被困巴士車底 消防近兩小時後救出
    小貓衝出馬路被困巴士車底 消防近兩小時後救出
    3小時前
  8. 社民連五人西九龍法院示威 涉公眾地方行為不檢被捕
    社民連五人西九龍法院示威 涉公眾地方行為不檢被捕
    3小時前
  9. 外交部駐港公署堅決反對美英澳等就民主派顛覆政權案說三道四
    外交部駐港公署堅決反對美英澳等就民主派顛覆政權案說三道四
    3小時前
  10. 天文台發出一號戒備信號 至少維持至明早6時
    天文台發出一號戒備信號 至少維持至明早6時
    4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