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Now.com】過去18小時,攝影圈經歷大癲狀態,幾個相機品牌共發表兩部針對拍片的Cinema Camera、一部輕便相機,七支鏡頭。其中甚有突襲意味的有Nikon,發表了Nikon ZR,是集團收購電影機品牌RED後推出的首款全片幅電影機,走小型「一機搞掂」理念。

Nikon在今早發表 ZR,外型像Sony ZV-E1這類輕巧、以拍片為重點的相機,由於加入不少RED的技術、明顯專業得多。機身不設電影機常見的風扇散熱設計,強調靜音與輕便可靠性,用上Z6III的部份堆疊式感光sensor、主體偵測自動對焦技術覆蓋多種主體。

重點規格:
∎感光元件:24.5MP 全片幅 CMOS,感光尺寸 35.9×23.9mm,Z 接環。
∎內錄編碼:REDCODE RAW (R3D NE) 12-bit、N‑RAW、ProRes RAW HQ、ProRes 422 HQ、H.265/H.264。
∎解析度/幀率:最高內錄 6K/59.94p(全幅),4K/119.88p 需 DX(APS‑C)裁切;亦提供 DCI 4K/60p 與 UHD 4K/120p 選項。
∎動態範圍:標示 15+ EV。
∎雙原生 ISO:Log3G10 與 N‑Log 皆為 ISO 800/6400。
∎色彩與 Log:RED Log3G10 + REDWideGamutRGB;可載入最多 10 個 LUT(支援 17/33/65‑point)。
∎監看螢幕:4 吋翻揭觸控、307 萬點、1000 nits、DCI‑P3、16:10 畫面顯示外框參數。
∎穩定系統:機身 5 軸 VR,最高約 7.5EV 補償(視鏡頭而定)。
∎自動對焦:深度學習加持 9 類主體偵測與追蹤(人物/動物/車輛等)。
∎快門角:支援 5.6°–360° 快門角設定。
∎音訊:機內 32‑bit 浮點錄音(內建與外接皆支援),內建 OZO Audio 五種指向模式;支援數位熱靴與 ME‑D10 數位麥克風。
∎介面:USB‑C(USB 3.2)、Type‑D Micro HDMI、3.5mm 耳機、線路輸入、數位配件熱靴。
∎記憶卡:CFexpress Type‑B 主槽 + microSD(UHS‑I)副槽;支援 RAW + 代理檔雙格式錄製流程。
∎續航/散熱:無風扇導熱設計;在特定設定與外接供電下,最長約 125 分鐘連錄。
∎連網/協作:透過 NX MobileAir 對應 Frame.io Camera‑to‑Cloud 工作流程與 LUT 監看。
∎尺寸與重量:約 133×80.5×48.7mm;約 540g(機身)/約 630g(含電池與卡)。
∎其他:無內建 ND、SDI 或 EVF(可藉由外掛生態擴充)。

ZR 僅重630克,內藏 24.5MP 全片幅部分堆疊 CMOS sensor 及 EXPEED 7 影像處理,提供更快讀取速度,抑制果凍效應,同時實現高frame rate錄影與高階自動對焦表現。內錄最高可達 6K/60p(全幅)與 4K/120p(DX 1.5×裁切)RAW,支援 REDCODE RAW 的 R3D NE 與 N‑RAW,宣稱可提供 15+ 級動態範圍與雙原生 ISO 800 / 6400。

【短片當道】Nikon發表首款電影機Nikon ZR 引入RED 色彩技術 同場比拼Canon EOS C50

ZR 內建 RED color science,採用 Log3G10 曲線與 REDWideGamutRGB 色域,方便與 RED 攝影機所拍的影片無縫對接 Redcine‑X 工作流程。機內可載入最多 10 個 LUT 進行即時預覽,亦提供多款「Cinematic Presets」快快手出片。

其中較吸引筆者的是這塊巨型 4 吋、3.07M 點、1000 nits、支援DCI‑P3 規格翻揭觸控螢幕,在戶外環境也可清晰監看畫面,基本不再需要外接螢幕。ZR介面提供波形、斑馬紋、虛擬水平儀與 LUT 顯示輔助等電影機專業工具,並支援 5.6°–360° 快門角度 (shutter angle) 設定與新款快捷選單設計。

【短片當道】Nikon發表首款電影機Nikon ZR 引入RED 色彩技術 同場比拼Canon EOS C50

防震與對焦
機身五軸防震提供最高約 7.5EV(搭配指定鏡頭),提升手持長鏡與低光拍攝穩定性。 自動對焦具 9 類主體偵測(人物、鳥、犬、貓、汽車、電單車、單車、火車、飛機),並可按需要自訂對焦速度與敏感度。

【短片當道】Nikon發表首款電影機Nikon ZR 引入RED 色彩技術 同場比拼Canon EOS C50

另一個驚喜是ZR支援內錄 32‑bit 浮點音訊,內建多指向收音模式並支援 Nokia OZO Audio技術。新的數碼熱靴可直連 ME‑D10 數碼槍型咪,對應 32‑bit 浮點錄音與可程式化收音方向,完整建立一體化聲音方案。

令筆者有點失望是作為一部針對拍片的機器,機身卻提供小型的 Type‑D(Micro)HDMI,另外,新機雖然支援雙卡,有CFexpress Type‑B 卡槽,但另一個竟是 microSD 卡槽,而且兩卡槽都藏於電池蓋之下,即每次換卡都要打開電池蓋。如果拍攝機已裝上快拆板 (plate),安置於腳架上就會很麻煩,需要把快拆板從ZR拆下來,才可以換記憶卡。

在香港網站資料所見,Nikon ZR有三個發售組合,分別是淨機身ZR、ZR + NIKKOR Z 24-70MM F/4 S,以及ZR + NIKKOR Z 24-200MM F/4-6.3 VR,均未公布香港售價。至於在英國,機身建議售價為 2,199鎊 ,預計 10 月底發售。

與 Canon EOS C50 比對
另一邊廂,Canon昨晚發表 EOS C50,採全片幅、可內錄 7K Cinema RAW Light,提供 4K/120p 等規格,支援 3:2 open gate 全感光元件錄影方便後期裁切。 C50 未配置機身防震,但提供全尺寸 HDMI、USB‑C、Timecode 與可拆式上手把(附雙 XLR、錄影鍵與變焦搖桿),並內建 Frame.io 與 Dual Pixel CMOS AF II。

如果考慮機內 6K RAW、RED 工作流程完美銜接與機身防震的一體化拍攝,Nikon ZR 的整合度、螢幕亮度與 32‑bit 浮點音訊將更方便one man band與小組拍攝。如果要 7K RAW、3:2 開門、全尺寸 HDMI 與雙 XLR 上手把等,接受無機身防震配置 (當然可以裝置於gimbal就定過貓王),Canon EOS C50 亦是十分穩陣的選擇。

資料來源:Nikon

內容屬影片或文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本網站無法核實上述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聲音及影像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