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com】人稱「Benz雄」的香港資深演員許紹雄今日(28日)凌晨因癌症引發器官多重機能衰竭,在養和醫院安詳離世,享年76歲。據報,許紹雄是因腎癌病情急轉直下離世。腎癌被稱為「隱形殺手」,本港過去10年腎癌發病率激增近47%,成為增長最快的癌症之一。Now.com整合了腎癌6大病徵、6大高危因素及預防對策等,助你及早察覺這個「隱形殺手」。

腎癌|1. 腎癌是甚麼?
腎癌(亦稱腎細胞癌)是起源於腎臟的惡性腫瘤,約85%病例始於腎小管內壁。 此病症在本港不容忽視,據香港癌症登記處數據,腎癌約佔所有新確診癌症的3%,位列香港十大常見癌症之一。若未及時治療,癌細胞不僅會持續生長,更可能擴散至淋巴結、肺部、骨骼等重要器官,最終危及生命。
腎癌|2. 6大高危因素
據醫管局資訊,以下6大因素會增加罹患腎癌的風險:
-吸煙:吸煙者風險比非吸煙者高出約一倍,煙草有害物質長期積累於腎臟,引致細胞病變。
-肥胖:過多脂肪組織會導致荷爾蒙失調與慢性發炎,是關鍵風險因素之一。
-高血壓:長期血壓高,即使服藥控制,患病風險仍較高。
-家族病史:約5%腎癌與遺傳有關,直系親屬曾患病則個人風險相應提高。
-職業暴露:經常接觸石棉、印刷溶劑等特定化學物質,可能增加風險。
-慢性腎病:尤其是需接受長期透析(洗腎)的患者,腎臟出現癌變的機會較高。
腎癌|3. 6大早期病徵
腎臟位於人體腹部深處,腎癌早期病徵極不明顯,患者一般於中、晚期才發現患上。當腫瘤增大,患者或會出現以下症狀,需特別提高警覺:
-血尿:特別注意「無痛性血尿」,小便帶血但無痛感是最關鍵的早期徵狀。
-腰背疼痛:單側腰部或背部出現持續性鈍痛。
-腹部硬塊:在腹部可摸到異常腫塊(通常顯示腫瘤已增大)。
-體重下降:不明原因,非刻意減肥下,體重持續顯著減輕。
-持續疲倦:出現長期且難以恢復的極度疲勞感。
-食慾不振:伴隨可能出現的持續發燒、貧血等全身性不適。
這些症狀雖非腎癌獨有,但若持續出現,應盡快求醫查明原因。
腎癌|4. 治療方法
腎癌的治療方案取決於癌症分期與患者健康狀況,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
-手術切除:針對未擴散的早期腎癌,是主要的根治方法。醫生會視乎腫瘤大小,進行局部或全腎切除。
-經皮消融術:適用於不適合手術且腫瘤通常較小的患者。
-標靶治療:用於晚期或轉移性腎癌,透過藥物阻斷癌細胞的生長訊號與血液供應。
-免疫療法:喚醒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使其能重新識別並攻擊癌細胞。
-放射治療:主要用於紓緩症狀,例如當癌細胞擴散至骨骼或腦部引起疼痛或不適時,可用以控制病情。
據美國癌症協會顯示,早期腎癌(第一期)的5年存活率可高達93%,但若延至晚期,存活率則會大幅下降,因此及早診斷至關重要。
腎癌|5. 預防措施
雖然無法完全預防腎癌,但透過調整生活習慣,有助降低患病風險:
-立即戒菸:這是預防腎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保持健康的體重:維持健康的BMI,避免肥胖。
-健康飲食:奉行「多菜少肉」原則,減少攝取紅肉、加工食品及動物脂肪。
-控制三高:積極監控及治療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
-充足飲水:每天飲用足夠清水,有助稀釋尿液中的毒素,減輕腎臟負擔。
-定期檢查:高危人士(如吸煙、肥胖、有家族病史者)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爭取早期發現。
相關資訊/醫管局「智友站」、港安醫院、港怡醫院、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家支援」
Photo / 微博@許紹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