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com】香港全力發揮成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在攝影界,Panasonic 剛發表的 LUMIX S1IIE 全片幅無反相機,似乎要成為旗下S5II的「超級增值相機」。
入正題前,筆者對於LUMIX無反相機的命名有一點意見,過去的S1、S1R和S1H名稱上都沒有大問題,縱使S1R驟眼看來好像英文的「SIR」。但到這次的S1II、S1IIE、S1RII,當中的「II」是羅馬數字的「2」,組合到「S1」的型號上,原意是表達這是「S1」的第二代,但「S1II」連在一起看來就好像三個「1」字或大楷英文「I」。S1IIE中間無空格就更難看得清楚。很難想像將來發表第三代時,Panasonic是否仍會這樣處理?到時會是這樣S1III、S1IIIE嗎?


言歸正傳,LUMIX S1IIE 配備 2,400 萬像素背照式 (BSI) 感光元件,與 LUMIX S5II/S5IIX 感光元件一樣,機身就承襲自 S1II 與 S1RII,結合兩者優勢,裡裡外外確實有一定升級,同時擴大與S5系列的差異,為大家提供更強的換機理由。
支援 HLG HEIF 格式
與 S1II 一樣,S1IIE 支援以 HLG(Hybrid Log Gamma)拍攝 10-bit HEIF 靜態影像,可搭配黑白或LUT色彩模式,即拍即得 HDR 成像,無需經過RAW後製。不過HEIF格式目前在電腦、互聯網的支援度仍遠遠不及JPEG。
S1IIE 機身內設 HDR HEIF 轉換功能,如果原始拍攝為 HEIF+RAW,可輸出 HDR HEIF 並可調整白平衡等參數。不過,如果拍攝為 JPEG+RAW,就不能出HDR HEIF,只可轉出為 SDR HEIF。這個有點奇怪,既然有RAW原始檔案,為何不能在機內直接輸出HDR HEIF?或者Panasonic未來可透過firmware更新解決這個問題。


沿用旗艦機身結構
S1IIE 略大於 S5II,機身尺寸與 S1RII、S1II 完全一樣,具備更直覺操控介面,包括獨立模式切換轉盤(影相/拍片/S&Q快慢動作)、鎖定開關與自定義模式按鍵。搭載高解像電子觀景窗與多角度可翻轉觸控螢幕。
精準辨識動態人像
繼 S5II 系列首次導入相位偵測自動對焦後,來到S1IIE 進一步強化演算法,提升人體辨識準確度。新增對「Urban Sports」如街舞、滑板等複雜肢體動作的識別能力,捕捉高速變化動作。與 S5II 相比,S1IIE 在使用主體辨識時不會自動退回通用追蹤模式,提升對焦穩定性。

錄影能力升級支援多種格式
雖然用相同感光元件,但S1IIE比S5IIX多出約30種錄影格式,有2.4:1「電影比例」格式 6K/4K FF 60/50/48p錄製。礙於感光元件讀取速度的限制,open gate 3:2 最高格數和S5II系列一樣只有30p,16:9 4K 60p畫面拍攝會裁剪為APS-C。始終是高級系列,S1IIE支援「Cinelike A2」色彩設定、用CFexpress Type B 卡可以內錄ProRes RAW、Proxy 錄製、透過專屬 XLR 2 配件支援 32-bit 浮點音訊,亦兼容部分藍牙Timecode同步裝置與 LUMIX Flow 應用程式,最適合多機分鏡同步拍攝。
與其他品牌同級交量
S1IIE與Nikon Z6III和Canon EOS R6 II等中階FF相機算是同級。Z6III 與 R6 II 對焦方面表現突出,S1IIE 就在拍片方面佔有優勢,提供更完整的錄影輔助工具與大量格式選擇。加入那一個陣營視乎用家的應用場境需要。
對拍片有重點需求的創作者,S1IIE雖無堆疊式感光元件所帶來的極速效能,但勝在錄製選項多元化、輔助拍攝工具齊全,波形圖、向量示波器、偽色監控、即時 LUT 套用等功能一應俱全,這些以往都是專業拍片機才有的工具。
Photo / Panaso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