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初期難察覺易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成因/徵狀/高危人士/治療方法一覽

廣告

【Now.com】肝癌初期沒有徵狀,到患者覺得身體不適而求醫,驗出肝癌時,病情往往已十分嚴重,藥石無靈,因此定期身體檢查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即使不幸患上癌症,在病情尚輕時及早發現,也能有更多選擇根治病患。Now.com整合了肝癌的成因及治療方法。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內臟,也是重要器官之一,負責吸收進入體內的有用物質,同時排走對身體有害的毒素。

肝臟也是人體唯一能自行修復損傷的器官,即使大部分細胞受損,其餘部分仍能負擔身體需要並維持正常運作,也能逐漸增生至接近原來的大小。正因如此,初期肝癌一般沒有徵狀,難以察覺,容易讓患者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在2022年,肝癌在本港最常見的癌症中排第五位,佔癌症新症總數的4.6%。肝癌在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中排第四,而在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中則排第十二。

肝癌的成因

乙型肝炎(Hepatitis B)及丙型肝炎(Hepatitis C)
乙型肝炎是東南亞地區的流行疾病,而香港乙型肝炎帶病毒率一直處於中至高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患上肝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100倍。至於慢性丙型肝炎病毒,雖不及乙型肝炎普遍,但患者患上肝癌的風險更比一般人高150倍。

肝硬化(cirrhosis)
當肝臟長期受損,損耗超過自身的修復能力所及,便要由纖維組織自我修補,引致多處結疤,形成肝硬化,有機會演變成肝癌。

食物霉菌
由花生、穀物、粟米、大豆、乾果發霉產生的黃曲霉毒素(aflatoxin)可導致肝癌。

各種代謝症
包括脂肪肝、高血脂(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高血壓、高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偏低等,多見於超重人士。

環境污染
長期吸入有害化學物質,如塑膠廠使用的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簡稱PVC)。

肝癌的徵狀

據癌症基金會指出,肝癌常見於50至70歲人士,男性發病率約為女性的四倍。肝癌發展至中後期才可能會出現以下徵狀:

・腹部脹大,右上腹有硬塊,肩胛骨部位不適;
・腹部積水,有時於腹部表面可見靜脈青筋;
・眼白泛黃、皮膚痕癢;
・小便呈茶色、大便呈淺灰色;
・凝血素不足,易受傷出血;
・食慾不振,無故消瘦;
・噁心嘔吐;
・發燒、疲倦昏睡。

治療方法

醫生一般會根據癌細胞的種類、腫瘤大小、數目、位置、擴散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齡、健康狀況和可承受副作用的程度等去決定治療方案。由於部分肝癌源自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往往因病削弱,以致身體狀況未能承受一般癌症的常用療法,所以醫生一般會使用特別的療法醫治肝癌。

手術切除是治療肝癌最理想的做法。如患者情況不適合進行切除手術,醫生一般會使用局部治療,務求儘量保留肝臟健全的部分,例如利用消融治療消滅癌細胞,或把化療藥物和放射性物質送入腫瘤範圍施治,避免影響健全部分的肝臟。

手術切除
適用病況: 只見於兩葉肝臟其中一葉的早期肝癌及肝功能良好的患者。
風險: 感染、術後引起的肝衰竭、血栓塞、肺炎、出血。
 
消融治療
適用病況: 早期原發性肝癌及轉移性肝癌。適合治療3顆以下不足3厘米的腫瘤,或單個不足5厘米的腫瘤。腫瘤也不能靠近大血管(如肝靜脈)、膽管和其他器官。肝功能欠佳而無法進行手術切除的患者也適宜使用。
方法:患者在接受麻醉後,醫生會向腫瘤位置刺入探針,以放射熱能、冷凍或純酒精殺死癌細胞,使腫瘤及其邊緣組織壞死。
風險: 肝臟感染、胸腹腔出血和傷及附近的內臟組織。
 
高強度聚焦超聲波治療 (HIFU)
適用病況: 無法進行切除手術的原發性肝癌及轉移性肝癌。
風險: 治療部位的皮膚輕微泛紅不適。
 
肝動脈化學栓塞術(TACE)
適用病況: 兩葉肝臟均有腫瘤,但未轉移到其他器官的肝癌;或其中一葉有腫瘤,但肝功能未如理想而無法進行切除手術的肝癌;或腫瘤大於五厘米而不能進行消融治療的肝癌。
方法:將導管從患者腹溝處插入血管(也因此俗稱「大髀針」),導管進入肝動脈後,注射特殊油劑和藥物,堵塞血管,讓腫瘤因斷絕養份而自然壞死,或者令較大型的腫瘤萎縮至適合切除的體積,再動手術切除。
風險: 發燒、噁心、腹痛、肝臟感染、膽囊炎、肝臟主血管堵塞。
 
放射栓塞
適用病況: 原發性及轉移性肝癌。
風險: 疲倦、易感染、噁心嘔吐。
 
肝臟移植
適用病況: 腫瘤直徑小於六厘米、癌細胞未擴散,以及身體足以承受手術的患者。
風險:身體可能排斥外來器官。
 
標靶治療
適用病況: 無法進行切除手術、消融治療或經動脈化療栓塞術的肝癌患者。
風險: 與化療大致相同,但反應一般較輕,包括疲倦、噁心、腹瀉、食慾不振、脫髮、高血壓、鼻或牙齦出血、皮膚乾燥痕癢、手腳掌腫痛起泡。

免疫治療
方法:用藥物令免疫細胞能夠識別癌細胞,增強或調較患者身體的免疫系統,以對付癌細胞。
風險:增加自體免疫系統疾病

紓緩治療
適用病況:末期癌症病人,致力讓病人舒服安樂地走完人生路。
方法:傾向使用止痛藥緩和癌痛,以心理輔導紓解面對死亡的恐懼,提供基本舒適的處所和休閒消遣等,讓患者安祥離世。

資料來源/癌症基金會、中大肝臟護理中心、衞生防護中心

PHOTO/Freepik

內容屬影片或文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本網站無法核實上述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聲音及影像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