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的首份施政報告出爐,定下未來五年的施政藍圖,各問責局長都趁著過去的周末,出來解釋與自己問責局相關的政策,讓市民明白未來工作。不過效果似乎未如理想,還越說越亂,事隔一日,相繼要再解畫。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星期日回應記者北區學位不足的問題,就語重深長地呼籲家長,可以考慮跨區報讀小學。言論一出,不少北區家長都相當憤怒,覺得為何強調會優先照顧港人優先的新班子,竟然會勸家長讓步。
教育局都立即補救,晚上出局長發言的文字版時,特意在前面加上「內地家長」,釐清這個呼籲的對象只是內地家長,希望跨境學童可以考慮報讀北區以外的小學。事隔一日,吳克儉出席活動時,更拿著稿再澄清。
另外一名急於澄清的局長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的蘇錦樑,事源他星期日出席電台節目後,被記者問到對於訪港旅客人數不斷增加,會否限制旅客人數時,他不排除任何措施,又指會優化旅遊產業。
有傳媒將事件演繹為,蘇錦樑會考慮收緊旅客人數,嚇怕業界人事。蘇錦樑致電本台節目「時事全方位」解釋,所謂優化是指會持開放態度評估本港旅遊設施的承受能力,不是從減旅客人數著手。
新班子上任半年,這種引起誤解言論的情況不時出現。其中一個原因是部份局長「不熟書」,要公務員補救。
除此之外,政府做事應該「一就一、二就二」,但有時高官面對傳媒提問時,不肯直接回答,經常強調「研究」、「商討」,「不排除」這些模稜兩可的答案,市民要自己演譯他們的答案,就很容易有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