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人類不斷探索太空,如何在其他星球長期逗留,是科學家其中一個研究重點。深圳啟動的「綠航星際」試驗,安排4名志願者在密封的太空艙居住180天,以收集各種數據為人類未來長居外星做準備。
參加「綠航星際」試驗的4名志願者包括3男1女,他們在星期五上午11時許,進入位於深圳市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的太空艙。
入艙後不久 ,他們享用了第一頓午餐 ,七成食材都是在艙裏種植,他們說味道與平常吃的沒甚麼分別。
太空艙內還備有3D食物機打印機,可利用原材料製作美食,例如月餅。將來人類在太空長期生活時,靠打印機製造食物,可以延長食材保存期,節省大量物資供應。
衛生問題同樣重要,志願者在艙內要模擬身處太空失重環境下,因此只能以無水方式洗澡 ,以專用的沐浴露和洗髮水清潔。
四名志願者是從超過二千人當中選出,其中三位男士分別是植物和機電專家,而女志願者主要負責醫學測試。
投資了四千二百萬元人民幣,歷時一年建成的這個太空艙,主要進行受控生態生保技術試驗。四名志願者在密封艙180日期間,所需的氧氣、水和部分食物,都要在艙內自給自足。
太空艙總面積約370平方米,主要分四類艙,其中一個用於住宿、醫療和保健。佔面積最大的是生物艙,裏面通過人造光源,為植物提供光合作用,土壤混含火星與地球成分,共栽種了25種蔬菜。資源艙是用來存放核心處理儀器、處理廢物回收,以及回收和淨化污水。至於生保艙,放置了生活保障相關裝置,包括供水、供氧系統,亦有機器可以加工食物,例如將小麥製成麵粉。